
为什么人在家里收到外地旅游短信?
应该不会的吧,一般收到外地旅游短信基本上都是你带着手机,人已经到达外地就会收到当地的短信,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开车走高速的时候过,到一个区域就会受到当地区域发来的短信息,比如说从北京出发向南出了北京进到河北,先收到河北的欢迎信息,进到山东之后又收到山东的欢迎信息,然后进到江苏又收到江苏的欢迎信息,如果你哪儿也没去,一般不会收到的,有可能是外地旅游公司的骚扰广告。
从大学同学发的朋友圈知道他来本地了,却又不和我联系是什么意思?
这种情况联系不联系都无所谓,别想太多;很多时候在小事儿上琢磨多了反而增加心理负担,除了徒增烦恼之外毫无意义。
你也说了,他只是比较喜欢发朋友圈,并非这次出于特意;也就基本可以排除他是为了提醒你到了你所在的城市而发的;之所以没有联系你,很可能对你们之间的关系内心感觉很平淡;说白了就是压根没把你放入自己圈子内,至于你在哪、在干嘛根本没上过心。
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这边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你贸然联系他,会显得有点草率,也可能会打乱他的正常行程安排。
你想想都二十多年没见面了,也有微信和同学群,私下都没有联系单聊过;这种关系即使联系也是满满的尴尬。见面聊什么?已经不是二十来岁那个时候了,一杯酒下肚,满眼睛全是兄弟,未来可以共打天下。
按你说的情况,也都是四十到五十岁的人了;这个年龄段,在当今这个社会,朋友圈子基本不会有大的延伸了,我指的是“朋友”。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在自己原有的圈子之外,大多选择或者说喜欢独外,多少有点惧怕社会应酬。再者这个年龄段大多数面对上有不能自理的老人,下有即将面临踏入社会的儿女,所以算是压力比较大的几年。
作为大学同班同学,可能当时的人生交集,会给你们留下些许美好回忆的点;但既然这二十多年都过去了而没有联系,那就再等吧。如果有机会,等到各自退休再联系,抛开一切利益再去续旧会更好一点,感情上也更纯粹。
而且你自己应该心里很清楚,这么多年没见;他在上海,你在另一个地方,双方工作生活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你们聚在一起把大学仅有那点记忆回顾完,也就基本没了可聊的了,这种情况更尴尬。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可能,意思就是不要想太多;想联系了发个信息,不想联系就该吃吃该喝喝,照旧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哥们儿,你是真不懂还是明知故问?来到你的城市几天了,没有主动联系你,连续发朋友圈,不主动联系你,是不想给你造成不便,二来人家在等你主动联系他!笨蛋!尽地主之谊是要主动的,人家联系你,就变味了,为什么呢?也许你不方便,或者压根儿就没打算联系他呢?要我说,你这同学情商挺高的,不主动联系你,给双方很多操作的空间,聚也行,不聚也没问题,日后见面也不尴尬。
同学,你想多了!纠结?尴尬?说明你的工作很悠闲。
大学毕业十二年了,彼此年龄应该三十五岁左右吧。放在过去,可能是个将军级别了。现在呢?从政,至少在科级以上。经商,也会做到高管或经理了。
我们不一定要很成功,因为成功的含义千差万别。但,我们要有些成熟,人生经历、生活阅历和生活常识要与年龄相匹配。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你既不知己,更不知彼。
我从你介绍材料拎出几个关键点:十二年未见面,上海一一内地省会,开会一一几天了,发朋友圈一一风光美食……。
①人与人关系非常微妙,我们形容与某人关系‘’铁‘’时,喜欢用闺蜜,挚友等。其实,与某人关系好坏,不是由某一方来界定,应由双方,甚至社会层面来判断,我们好多人喜欢一厢情愿。判断关系好坏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有事没事、好事坏事,双方都会想到对方,而且无所顾忌地进行沟通、分享。其二,从来没有在背后说过对方带负面的言语,总是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你的大学同学,又有十二年未谋面,定位有问题。
②一个是在上海工作,四个超一线城市。一个是在内地省会城市,说明你不在超一线城市。因为北上深广,谁都知道。十五个新一线城市,省会也只占十来个,你所在省会城市是否是是新一,只有你自己知道。地域位置相差可能不是一星半点。同学未直接联系你,我以为很正常,你倒很纠结,应该是判断有问题。
③你的同学是来开会,而且好几天了,你偶然在朋友圈发现的。你就没有用脑瓜子想一想,同学是来开会,不是来游山玩水,衣食住行都有个整体安排和会场纪律要求,有可能集体活动都忙不过来,晚上看看会议资料也有可能。时间紧凑,没想打扰你,更不会是有人说的那样蹭饭,别人是来开会不是来蹭饭的。
④发朋友圈,刷风光美食,说明你的同学比较张扬,而你恰恰相反,比较内敛,所以有过度反应。我们都想刷存在感,只不过是强弱,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出差到外地,很多人会在平台搜一搜当地的风光、美景、美食,放在朋友圈,只是想显显摆:世界这么大,我在到处走了走,同时,告诉朋友,你读万卷书,我走了万里路。你倒好,过度解读了。说句不客气的话,你的同学比你老道。
小小建议,这页书已翻过去了,不必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