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中的牛肉和马肉怎么分辨真***?
对于喝茶,喝好茶没必要去讲究山场,很多商家就是抓着消费者的心态,其实武夷山不仅仅是只有坑涧的茶好,还有很多没有被炒作起来的山场。喝茶要多喝多听才会有提升。喝懂一个品种都需要数月时间去累积经验,更何况是喝懂一个山场。
没法分辨,你说阳澄湖的大闸蟹和其他湖的大闸蟹到底有啥区别呢?马肉牛肉的就那么一点这么巧就到你手上了?喝到这种茶经济实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社会关系,看看这片茶园到底是谁家的。如果是国家的就去找科研所的技术人员,给你捎带出一泡还有有可能的。
其余商家号称的通通是***,最多最多就是距这个坑,那个涧旁边的。即便是有了原料也不见得是个人做出来的就好喝。传统工艺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茶农和任何一个地方的农民都是一样的,核心制茶工艺他们不可能掌握,这和厨子是一样的,种菜的再厉害也炒不出御厨口感的菜。
所以市面上的可以通通不要信,他们说谎都不带脸红的。
原料,制茶工艺,储存,后期转化,是决定此茶口感的因素。并非牛肉就好,不是牛肉也并非不好,综合来看。
所以别人说咱就听,别人泡咱就喝,喝着好价格不贵就买点,喝着不好就换一家。至于是不是牛肉无需纠结。
马肉——马头岩肉桂
马头岩,这是武夷岩茶肉桂最负盛名的一个山场。这里空旷,阳光充足,土壤都是砾石。所以这里的肉桂香味霸气,岩韵十足,行业内的武夷山人都叫马肉。
(图为马头岩,白色房子就是马头岩道观)
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之一。更以“肉桂”出名,老茶鬼都以“牛肉”作为独特称呼,所有的牛肉都以传统古法炭焙工艺制作,以“霸道高香”俘虏了众多老茶客,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
(图为牛栏坑)
从这段绕口令一样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岩茶的水很深……不同山场的茶自然有不同的韵味,可同样山场不同位置的茶还是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很难从特征韵味的点上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牛肉”,万一我喝的是“牛首”你喝到的是“牛尾”呢?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你拿一千块是能买到茶,但百分之两百买不到好茶。
现在有些年轻人都不回山区做茶了,大片茶园荒废,未来该怎么办?
我是个80后的制茶人,有自己的茶园,自己管理,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今年已经入坑七年了,说真的我很后悔进入这一行,最如楼主所说的,茶叶带来的效益已经跟不上如今在外打工的效益了,但是楼主说的什么官方认证,我不赞同去尝试,因为没有几十百来万投资根本弄不下来这些什么有机认证的,中国的茶行业市场监管本来就是个病态,行业认证都只是以厂房设备为基础,没有这些根本过不了认证,茶叶的健康、有机本身重点是在茶园生产管理,而在中国却变成了车间!
适者生存、坚持以品质取胜、坚持到最后的才能存活下来吧。
由于农民种植大多是跟风、总是在越是看见茶叶市场走势好的时候、越去大量种茶,而这时种植、又要过个三、五年才能***茶青做茶(这是已经到了茶叶市场饱和期了)、因为茶叶每年的产量(在种植的第三年至第七年间),每年的产量都会不断的增加、而消耗量的增长低于生产制作出茶叶的增长,导致市面上的有些茶叶滞消,在市场上很多茶叶卖不出去、才导致有些地方的年轻人不回山区做茶了。
这样导致很多茶园荒废了、没人管理、是正常的。现在是供应大于需求的年代。
如果要茶叶销量好、现在只有把茶叶推广到国外,走茶叶出口这条路了。
谢谢聘请,现在年轻人不止是山区,平原也有很多年轻人不愿回家种地,那家里的土地该怎么办,很多年轻人把土地选择了流转出去,大片茶园荒废,可以把它利用起来,可以申请农民专业合作社去经营它,找一个。有能力。有胆当的人做负责人,把在家的老人可以集中起来,可以把大片荒废的茶园做起来,
感谢邀请!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是南方的茶园,北方的山区也一样,没有年轻人种庄稼。
这是一个时代的现象,是由零散的生产力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产物,这种现象会让一代人或两代人感觉不适,但这就是社会发展。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等经过目前的发展阶段,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现在荒废的茶园会有专业的生产团队重新开发经营。
国家的土地永远是宝贵的,不会让它无限制的荒废的。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是南方的茶园,北方的山区也一样,没有年轻人种庄稼。
这是一个时代的现象,是由零散的生产力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产物,这种现象会让一代人或两代人感觉不适,但这就是社会发展。
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等经过目前的发展阶段,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现在荒废的茶园会有专业的生产团队重新开发经营。
国家的土地永远是宝贵的,不会让它无限制的荒废的。
相比较其他行业,茶行业发展缓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茶叶是中国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市场;茶叶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既是农产品,也是工业产品,不仅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发展茶叶的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几年,南方主要产茶地区通过发展茶叶生产来提高农民收入,在一些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
中国茶叶生产在品种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根据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国茶叶生产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四大区域。
茶叶产量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干毛茶叶产量预计达258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此外,茶园面积稳中略增。预计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30万亩。其中,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
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茶叶消费量将超200万吨。
2013-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茶叶发展痛点分析
我国茶叶的产量在增加,品质在提升,品牌在发展,新产品研发成为热点,茶叶深加工和茶叶衍生品等多板块轮番发力。但是生产和消费的地域特征都过于明显,主要表现为公共品牌很响,企业品牌没有跟上,“有名茶、无名牌”的短板始终困扰着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