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藏在胡同里的美食?
北京胡同中,有传统小吃。从走街串巷的叫卖,到一个个精巧的摊位,再到四合院内的袅袅青烟,不论你去与不去,北京小吃就在那里,静静地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
北京许多有名的胡同都在后海周围,如烟袋斜街、南锣鼓巷等;后海周围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胡同。在什刹海北沿,***故居西侧的胡同里有闻名已久的老北京“九门小吃”。
进入内部,在这个古香古色的老式四合院中,囊括了京城传统的12家老字号小吃:小肠陈、褡裢火烧、爆肚冯、奶酪魏、茶汤李、月盛斋、馅饼周、德顺斋、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恩元居,可谓是足不出户就能品尝京城内具有百年历史的代表性的传统老字号共300多个品种的小吃。
其中有一种老北京人最喜爱,当代人却望而生畏的传统小吃——豆汁。说不上好喝,酸中带点甜,还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而忠实的豆汁爱好者却认为这一碗豆汁儿加几个焦圈,再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没有苦味,着实为人生的期盼啊。
在烟袋斜街的南面,有一家多次出现在北京电视台“美食地图”上的传统回民爆肚店。店内陈列了许多曾来这里吃饭的名人照片,还有许多关于爆肚的历史典故。这家店的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后蘸香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调料拌制吃。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质地鲜嫩,口味香醇,多为***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
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其中“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许多老一代名人都非常喜欢爆肚,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小白玉霜、小蘑菇都是老字号“西德顺”的老主顾。
去北京要想吃美食就要学会钻胡同,沿着长安街、平安大道等是找不到即好吃又实惠的小吃美食的。
第一次吃羊肉串还是在南礼士路的一个巷子里吃的。陈佩斯和朱时茂是八六年的春晚中演的吃羊肉串的小品,我是88年才在沈阳的一个哥们怂恿下吃的。那时感觉烤出来的羊肉串不卫生,所以就一直不沾边。那是一个夏天的旁晚,北京的天气燥热,哥们拉我出去练摊喝啤酒,点一大把的羊肉串,碍于朋友的面子,就吃了一串,感觉挺好吃的,于是自己的防备心理也没有,自此后每次去北京都要钻胡同吃一顿。
在北京请客可以说高端我们请不起,只能走低端路线。一个哥哥说,要请客可以去前门大栅栏啊,那里的美食做法比较多。外地人在没有摸清北京的水深时,千万不要盲目的请客啊。
我们去北京经常吃的有老北京炸酱面、炒肝、芥末菜墩、庆丰包子、东来顺火锅、北京烤鸭、酱牛肉、卤煮、京酱肉丝、马兰拉面等。
悦宾饭店,在美术馆对面翠花胡同里,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注册个人工商执照第一名,001,老板娘家里孩子多,家庭负担重,但是老板娘有家常菜好手艺,(曾经是***的家庭服务员)所以比较坚决开了饭馆,曾经一座难求,赚的盆满钵满,五丝桶,用肉丝、粉丝、葱丝等做馅,裹上鸡蛋皮成桶状,油煎得香脆焦熟,蘸甜面酱,挟小葱,包进巴掌大的薄饼里食用(类似于烤鸭的吃法)。扒***,将大***心切成条状,加油面筋烩制,极其爽朗。锅烧鸭,不知道怎么做的,我只能顾名思义,这道菜别有一番滋味,只可意会,无以言传。惟独那道汤较平常:冬瓜丸子砂锅,但肉丸子细腻得简直入口即化,在舌头上还没来得及打个滚呢。
悦宾饭馆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在“悦宾”吃饭不在乎形式,重在内容。老板和服务员话都不多,厨师更是永远躲在灶房里,完全靠端上来的一道道菜说服你。生意如此之好的餐馆,却连个像样的洗手间都没有,角落有一个带洗脸盆的自来水龙头,墙钉上挂两块漂白的毛巾,我甚至注意到皂盒里搁的不是香皂,而是普通老百姓洗衣服的那种黄肥皂。这是个最好的例子。虽属细节,却意味深长。听说老板的祖辈解放前就是开菜馆的,隐秘地传下不少绝活;和老板套话,他对此总是守口如瓶。虽然每天都食客盈门,老板的表情一向很平静,从未得意洋洋。他只觉得自己是开菜馆的。纵然名声在外,并没有什么趁势将菜馆扩建的打算。开这么一间烟熏火燎的小铺子,他已经很满足。
悦宾饭馆也怪,门上用红漆写着打烊时间:每晚八点。如果你去得稍晚点,老板总一脸歉意地说“已封火了”。北京土话的所谓“封火”就是封炉子,封了炉子自然无法再炒菜了。我这才知道“悦宾”炒菜不是用煤气罐,而是用烧煤饼的灶或烧蜂窝煤的炉子。社会已发展到甚至连家庭都普遍使用煤气的地步,“悦宾”作为一家餐馆却坚持烧煤炉,是否太落后于时代了?
或许这正是“悦宾”的魅力之所在:故意比时代慢半个节拍。或许,正宗的老北京菜就是要在煤炉上烧,才能获得那最地道的滋味。正如茶道最讲究的除了茶叶之外就是水,历代《茶经》里都注明泉水最佳,井水次之,万不得已才用江河水。甚至还有以陶钵承接从天而降的雨水雪水抑或芭蕉叶上凝聚的点滴露水在红泥小火炉上烹煮沏菜的痴迷者表菜,还有
各种靠鸭子,各种炒肉丝腰花肝尖,
《梅府家宴》西城区大翔凤胡同
梅兰芳先生1930年代在上海大红大紫演出京剧时,梅家班几十个演员吃饭很重要,主要是上海口味高档菜,来到北京以后又加入北京的味道,主要食材***购全国各地,
梅府家宴位原是清朝一个贝勒爷的侧福晋的私宅,坐落于恭王府边,是一处占地1000平方米的三进院,环境优美、曲径通幽,光一棵枣树就有240年的历史。后院中的拴马石桩是明代之物。梅葆玖先生曾经是这里的名誉董事长(已经去世),他将家中梅兰芳先生用过的餐具、手摇摄像机、手摇照相机等物品都拿到这里陈列,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梅兰芳艺术博物馆。
梅府家宴菜式则来自梅兰芳家传的600道菜,厨师中有四位都是梅先生家厨王寿山先生的传人。这里的招牌特色菜是“鸳鸯鸡粥”,用文火将鸡肉熬制48小时,直至鸡肉烂成粥蓉状,再根据不同的时令选择不同的蔬菜,调入菜汁,做成一白一绿的太极图状。此道菜口味清淡、爽口,色香味俱佳,是当年梅先生登台演出前必用之食。

梅府的烧汁鳜鱼,是为避免鱼刺卡喉妨碍梅先生演出专门研制的菜,做法考究而复杂,先用文火温水将鳜鱼焯出,然后挑出鱼刺,切成鱼片,将鱼片码成鱼形浇汤汁,味道鲜美无比。梅府另外还有:刺参拼鲍脯、梅家双辉、富贵大虾、核桃酪、梅家烤鸭、干烧玉环虾、雪菜火丝蒸鲈鱼、桐轩一品蒸肉等菜品,都是充满个性风格的私家菜风格,很有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