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在旅途

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城市国家***最新

  1. 如何预测一个地区短时间内是否还会有地震?
  2. 在地震无法被预报的前提下,将城市迁出地震频发带是否是个减灾办法?
  3. 地震究竟能否预测?
  4. 地震能够预测到吗?

如何预测一个地区时间内是否还会有地震

至目前为止,我国的地震仪已经有能力监测到一周之内,某一方位发生的五级以上地震,如2018.7.31.4:50';2018.8.1.5:30'先后监测到了我国西南部青海玉树8.3,日和西藏8.4日,发生的五点一级地震。由于目前技术内平有限尚不能监测到准确的震中位置,还不能进行定位形预报。

在地震无法被预报的前提下,将城市迁出地震频发带是否是个减灾办法?

一点儿也不荒谬,这个做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首先,***目前的确是一个世界难题!无论从观测难度、样本数量还是发生机理方面都与气象预测有很大差距。短期内指望通过***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是不现实的!

旅游城市国家地震预测,旅游城市国家地震预测最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根据各种史料和地震资料积累的历史地震资料,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地区的地震发生的危险性。从而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如我们可以通过上图——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来分析,日本整个国土都已经被地震淹没,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极高。而这一点,其实日本也早已知晓。甚至日本1931年9月18日发动对中国的9.18事变也和1923年日本关东8.1级大地震有关系。因为,日本当时凭借中国甲午海战支付的巨额赔款,首先就发展了包含地震学等在内的科学,引进了很多美国国家的顶级地震学家,已经知道日本地震多发的必然性!因而进行对中国的侵略,短期内可以转移日本国内矛盾,劫掠中国物质弥补地震损失;长期看则试图占领中国,全体国民移居中国,从而从根上解决地震风险。虽然,日本的狼子野心最终被我们奋勇击退;但是从反面可以看出,36计走为上计,也是降低地震风险的一个妙招!

总之,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也应该向1938年***《论持久战》中描述的对日本侵略者的做法一样,***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比如现阶段,由于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地震发生的机理,也不能深入地球内部观测,甚至地震观测数据积累也明显不够!***取敌进我退的战术也是最为恰当的!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研究,分享一下现在我想到的一些方面。

旅游城市国家地震预测,旅游城市国家地震预测最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宏观上看一下世界上地震带的分布,见下图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地震带的分布是很广的,范围涉及到有人类居住的各个大洲。

2、再看一下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图

旅游城市国家地震预测,旅游城市国家地震预测最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图中我们,从单一一个国家来看地震的影响范围也是很广的。

3、人类居住地搬离地震带可能遇到的问题

(1)国家与国界:有的国家几乎整个都位于地震带上,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实现搬迁,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有国界线在那里,全员越过了就意味失去了国家***,而且,也不会有几个国家愿意接纳这么多外来人口

(2)科学对地震的渐进认识:所谓地震带,一般认为是各个大陆板块的分界线,这里地质运动活跃,板块挤压就可能引发大地震。其实,依照板块的缓慢运动来说,地震带只是意味着该区域发生地震的概率比其他地方大。但是“概率”一词,又提示我们,未必地震带在一段时间内就一定会发生地震;未必远离地震带的地方一段时间内一定不会发生地震。即使是大地震,基本上也是几十上百年一遇的;小地震,要么人感觉不到,要么危害轻微。在这种情况下,非要进行搬迁,是在是不划算的;

世界地震带遍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国更在活跃的地震带上,每一个省份都不例外,沿海和西部山区尤甚,想找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一个城市房的行程和发展都是长期历史行程的,城市迁移,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耗资巨大不说,还牵扯到人口的安居问题,不是说迁就能迁的。

地震究竟能否预测?

今天,“网传日本大地震预言”成为热搜。

具体来说是这样:

日本内阁专家组公布对日本太平洋沿岸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预计千岛海沟附近可能发生最大9.3级地震,日本海沟附近可能发生最大9.1级地震。届时北海道岩手县等地区或出现近30米高的海啸。

很多人对9级,30米高海啸可能没有概念。

简单对比一下,1920年12月6日海原大地震(现宁夏***自治区南部)强度里氏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17千米,接近三十万人死亡(28.8万),要知道,当时全中国人口约四亿五千万,震区位于西北内陆的宁夏,远远不算人口稠密。

每增加0.1级,强度会增大3倍。

按照9.1级算,相当于海原大地震的18倍。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地震真的可以被预测吗?

地震能够预测到吗?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扩展资料地震虽然不能提前预测,但地震是可以预警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在于可以探测到地震发生最初时发射出来的无破坏性的地震波(纵波即P-波,primary w***e),而破坏性的地震波(横波即S-波,secondary w***e)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则会延后10~30秒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P-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预警系统抢先在横波(S-波)到达地面前10~30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并且,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也可能赶在P波之前到达。一个完整的地震预警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实时地震定位、实时震级计算、预警目标区烈度估计以及预警信息发布等几个重要功能模块。而“定位算法”与“实时震级计算”则是整个预警系统中最重要、最关键、也是决定地震预警成败的两个主要功能模块。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sfftn.com/post/4604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