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程在旅途

罗浮山居,罗浮山居***

  1. 杜牧最后找到杏花村了吗?
  2. 李白写过哪些古诗?

杜牧最后找到杏花村了吗?

我认为杜牧最终没有找到杏花村,因为明朝的池州太守顾元镜有诗为证:

"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

红杏添新色,黄炉忆昔时。

罗浮山居,罗浮山居会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远山凭作画,好鸟解吹箎。

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巵。"

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晚唐诗人杜枚从长安出发,一路东向安徽池州上任,途经三千里,风烟望五津。安史之乱后,家国如梦中……悲夫多呼儿,城阙荒草深的社会现状,籍景诉情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流传千古的断肠幽恨。诗人以双关之语"路上行人"即代表了自己,又泛指了其它行人,其实这里怎一个断魂了得!于是乎想到酒,借酒消愁,熟不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字,把杜老先生的希望远远的搁浅在草蛇灰线的阡陌上……

罗浮山居,罗浮山居会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个人认为,这个“遥"字不但拉长了作者与杏花村的距离,也飘缈了牡老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欲断魂"的路上行人的现实从在,就更加加深了对杏花村的向之往之……由此分析,杜枚最终没有到过杏花村。


杜牧最后是会找到杏花村的,现在的争论在于杜牧找到的是哪一个杏花村,搞清楚了就是真正找到了杜牧诗中的杏花村。

关于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是哪一个,历史上也是曾争论已久,只有分析后才能还原历史的面貌。

罗浮山居,罗浮山居会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杜牧这首诗中的杏花村指的是哪里?历史上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是,杏花村指的是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一个杏花村。据说这里的酒是很有名气的。当地民谣说: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当年杜牧被贬,到黄州住刺史时,就经常在这个杏花村买酒吃。

第二种说法是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南的那个杏花村,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曾有酒肆酒家,同时,这里名酒之乡。牧童遥指的就是这里的杏花村。

第三种说法是指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一个小村一一杏花村。自古这里不仅产名酒,也且当年的酒家也很多。既有名酒又有酒家,村子名字也一样,好象应该是这里。

第四种说法是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历史上,杜牧也曾几次到南京游玩,其中公元838年。杜牧从宣州到扬州去赴任途中,经过南京,还留下了不少诗,如《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所以,《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就是这个地方的。

第五种说法是指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水浒传》中的李逵,就曾经常在这个村中饮酒。杜牧也应该到过这里吧。

以上几种说法,虽然都和杏花村有关,但都没有确切证据。因此有人据此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不是指具体的地名,是作者想像中的一个有杏花开放的小村庄而已,我们也不要过度解读。

杜牧找到了杏花村吗?

可以肯定地说,杜牧找到了杏花村!

什么说得这样肯定呢?

首先看杜牧的这两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祭祖,出来的人一定很多。尽管“雨纷纷”,人们祭祖是不会下雨停下来的。既然这天出来的人很多,杜牧在路上遇到的人也一定不仅仅是牧童。一定有很多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杜牧为什么不问其他的人,一定要问牧童呢?这说明杜牧对牧童十分信任!

杜牧为什么对牧童十分信任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从牧童的神态可以看出牧童是知道杏花村在哪里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诗。每当杏花初绽或盛开的时节,文人墨客总会油然想起这千古名句。

然而正是这千古名句,引起了数百年来的一场公案———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诗以景明,景以诗传,按理说应该考察一下当年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谁知一经考察,才知号称与杜牧诗中有联系的杏花村,全国各地共有20多个!一说在山西的汾阳,这里不但产酒,且确实有杏花村。一说安徽贵池杏花村说,理由是那里也酿酒,而且杜牧曾在池州任过官,众说纷纭。

我们其实并不用去深究和考证杏花村的真正位置,大概也无从考证,即使考证起来,估计也不大容易。这里我们只说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探讨一下杜牧是否找到了杏花村。

其实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并不是村名,而是指杏花盛开的村庄。我们如果多读一些古典诗词,就可以发现,古代诗人们作诗,对于如村名山名之类地名,诗题和序中一般实用其名,而诗句中却少实用,往往是以景色或特点来代替其名。杜牧的《清明》诗,与许浑、温庭筠等人诗,因为均是春日之作,其时杏花正开,所以多与杨柳对举,指开有杏花的村庄为“杏花村”。宋代名词人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之“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王沂孙《一萼红》之“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显然均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我们不妨自己在脑子里展现一下画面:清明时节,天空下着小雨(如果下大了,牧童早跑回家了),诗人因为赶路,腹中有些饥饿,身上有些寒冷(要不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迫切需要一处酒家歇歇脚,避避雨,吃吃饭,喝喝酒。于是,问路边放牧的小童(借问,看来古代文人都是温文尔雅的)哪里有酒家,牧童往前一指,看到了吗,前面不远处开满杏花的村子里就有一家。这个情景一展现,我们就不难推断,诗人找到了杏花村。一因为诗人因为身冷腹饥,雨天行路艰难,急需一处饭店。二是关键,牧童给诗人说过在哪儿了,有了具体的位置和特征。这样一来诗人再找不到杏花村,于情于理,说不通。

故此,笔者认为,杜牧找到了杏花村。看官您说呢?

杜牧后来肯定是找到杏花村了。农夫的看法有二点。

一,古代人对待"清明节"的看法和当代人是不一样。我们现在的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几乎都是去"祭祀先祖"的。所以在城市的各个陵园中都是人满为患,交通堵塞,农村中也到处都是上坟祭祖的人流。而古代人在清明这一天,除了祭祀外,主要是参加郊游,踏青,参加各种***活动。因为过了春分节气已十多天,巳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春天了。据资料记载,唐代人就很喜欢过清明节。诗人杜牡这一天也应该是出外郊游去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两句,应是诗人在中途所看到的景象。如果是去"祭祖",那有顾得饮酒的雅兴呢?

二,"牧童遥指杏花村"句,说明杏花村已在"视线之内“。如果在视线之外,看不见,牧童就不会"遥指"了,既然己经看见了杏花村,杜牧是不会不去的。

李白写过哪些古诗?

《赠汪伦》

李白 · 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流传最广的留别佳作之一

《望天门山》

李白 ·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出巴蜀,初经天门山所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sfftn.com/post/3292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